构建更现代更科学税收体系

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制改革、减税降费和征管改革等全方位实施,…

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制改革、减税降费和征管改革等全方位实施,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助力国家治理、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税制体系日益完善

2016年5月1日零点,浙江温州商人陈生在北京民族饭店开具了中国餐饮住宿业首张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天,征收了66年的营业税告别中国税收舞台。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正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制改革持续推进,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制体系加速构建,这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税收法定进程加快,条例相继上升为法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作为财税改革的目标之一。由行政法规规范的税种,加速上升为由法律规范。目前,环境保护税法、烟叶税法、船舶吨税法、耕地占用税法、印花税法等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现行18个税种中有12个完成立法,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立法也在稳步推进。

“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增加了税制的确定性,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市场预期,促进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

深化增值税改革,“难啃的硬骨头”被攻克。在经历了数年改革之后,2016年5月1日,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全覆盖,贯通服务业内部和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此后,又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简并为三档,并降低税率水平,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试行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基本建立起现代增值税制度。

2022年,我国大力改进留抵退税制度,自4月1日起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规模达1.5万亿元。一系列政策实施后,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六个行业的增量和存量留抵税额问题将得到解决。“通过这次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构建更加现代、科学的增值税制度,由此站上一个全新的起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说。

新一轮个税改革实施,红利惠及千家万户。2018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明确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纳入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实现从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的重大转变,这是个税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变革,推动税制更加公平合理。

同时,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一系列举措有效减轻百姓个税负担,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红利。最近,国务院发文明确,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作为优化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之一,这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设立,将让更多育儿家庭从中受益。

此外,绿色税制初步形成,助力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施行,成为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此外,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按照“清费立税”原则,全面清理规范涉及矿产资源的收费基金。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企业所得税等“多税共治”的绿色税收体系,有力推动着生态文明建设。

减税降费“放水养鱼”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解难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减税降费政策接连出台,从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到深化增值税改革,从个人所得税改革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不断提升,减税降费持续加力升级,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助力广大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平稳发展。

量大面广、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成为减税降费润泽的重点对象,减税单在不断加长。2022年,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一系列有力政策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帮助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渡过难关。

“去年国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帮助疫情影响下的餐饮行业逐渐回暖复苏。”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琦表示,税收优惠延长了餐饮企业恢复发展的“窗口期”,陶然居集团2021年减免税费约180万元,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向更高价值链攀升。2021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双重”利好鼓励创新,全年有32万户企业提前享受到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额3333亿元,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更多更早更便捷。2022年,这项政策的力度再加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企业包袱轻了,新动能加速成长。2021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1326万户,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12.9%,其中99.2%是小微企业。

减税降费已成为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滋养着众多市场主体。据统计,2016年至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8.6万亿元。

“减税降费政策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根本性、长期性的作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说。

征管改革持续深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初步构建起优化统一高效的税费征管体系,税收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5年12月,中办、国办发布《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国税、地税全面加强合作,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2018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合并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我国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大幕全面拉开。

“合二为一”的新税务机构迸发出蓬勃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机构改革、服务先行,通过不断简化环节和简便程序,办税缴费更加便利了,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显著增强。

“税收征管改革是顺应纳税人缴费人期盼的民心工程,通过征管变革,执法更加规范,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李旭红说。

改革持续深入,服务不断升级。2021年3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确立了总体规划,明确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深化税收大数据共享应用。

智慧税务建设在应时应势中迈上新台阶。依托信息技术和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大力推行并不断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范围。目前,90%的涉税事项、99%的纳税申报业务都可网上办、线上办、掌上办,基本实现了“服务不见面,时刻都在线”。

“税务部门数字化转型成效非常显著。”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樊庆峰表示,“远程帮办”“电话即刻办”让市民有“不来即享”的服务体验,科技赋能更加安全快捷。

近年来,“税收大数据”日益成为热词。税务部门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实施精准征管,开展经济分析、服务决策,及时为企业“牵线搭桥”,实现更加精准的税收服务。

征管改革有效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在让纳税人有更多获得感的同时,税收服务国家治理的效能也进一步提升。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财力保障。

关于作者: 新能源行业发展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